您的位置:主页 > 职称新闻 >

小镇千亿产业背后的人才密码

来源: 发布时间:2 【字体:

在吴根越角一方不到1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苏州吴江盛泽镇的美誉由来已久。

古代,这里盛产绫罗绸缎,“乃出产锦绣之乡。”

如今,这里坐拥18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

2011年,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筹建江苏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盛泽镇和吴江高新区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围绕打造“丝绸古镇、纺织名城、时尚之都”三张名片,依托“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市场、千亿级企业”齐头并进的优势,正全力构筑世界级高端丝绸纺织创新集群。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40亿元,综合实力位列中国千强镇第6位。

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赋能。澎湃发展的背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挥了哪些作用?

载体政策加持,集聚青年科技人才

“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白龙桥上的一副楹联,诉说着盛泽镇纺织产业自古以来的繁荣。

盛泽镇地处太湖之滨、运河之畔,明清时期,就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四大绸都”,以“日出万匹,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流在血液里,刻在骨子里的强大纺织基因为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成长环境,源源不断地吸引着纺织产业相关领域的博士后人才竞相前来。

近年来,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全力构筑世界级高端丝绸纺织产业创新集群。以加快推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载体建设为突破口,布局青年科技人才。自首个博士后工作站——东方盛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3年建站以来,目前全镇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吴江高新区(盛泽镇)集聚青年科技人才的有效载体。

与此同时,盛泽镇充分运用省市区等相关奖励政策,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政策规定,对进站博士后给予5000元/月的生活补贴,两年内最高12万元;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研究项目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的,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科研配套资助,获批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的,给予1万元资助;支持博士后留苏创新创业,对出站留苏工作的博士后给予30万元安家补贴。在此基础上,出台镇内配套政策,激励企业设站积极性。制定印发《吴江区盛泽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对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建站资助,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企业建站热情和引才积极性。

截至目前,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拥有在站博士32人,主要涉及纺织工程、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领域,近百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在此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大大激发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

倾心培养,实现人才与企业发展互融共促

作为一项中国特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近年来,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在博士后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迭代升级上实现了互融共促。

从政府层面来讲,吴江高新区(盛泽镇)鼓励企业为进站博士后配备中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科技研发,从中掌握国内外最为先进前沿的科学技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的步伐。企业方面则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抓手,先后与苏州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纺织行业里的知名高校及其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展开密切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恒力集团把进站博士后划归技术管理部门管理,提倡博士跟着项目走,注重前瞻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发挥博士后人才和研究项目的创新引领作用。公司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验条件,包括各类专业实验室以及多个中小试制线,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这种培养方式为我的研究项目提供了学校没有的科研和试验条件,给了我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恒力集团在站博士后程献伟说。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不仅集聚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还带动和培养了一批企业技术骨干,激发了企业锻炼人才、培养人才队伍的活力。”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蕾说。

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祁宁、王维明博士充分利用院校、实验室、科研资源,推动了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公司已培养1名高级工程师、2名中级工程师,10多名助理工程师。

从一名博士后到一个科研团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汇聚起青年科技人才的强大力量,也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学研结合,攻关“卡脖子”难题

工作中,如何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金字招牌”真正转化为发挥实效的创新平台是政府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盛泽镇成立了人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博士后工作,还把博士后工作纳入人才科技工作指标,使博士后站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创新载体。

“博士在学校里往往致力于0到1的基础理论研究,产业发展却需要实现从1到100的推广,这中间存在一个断层。我们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是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他们可以在此进行产业化技术的相关研发。”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总监汪丽霞说。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于2019年正式获批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是全国第13家、江苏省首家由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国家级创新中心,2020年底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以来,在新材料产学研合作方面解决了不少“卡脖子”难题,部分博士后科研项目已进入成果转化阶段。

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模式,联盟39家高校研究院所、68家纤维材料及纺织企业、10家装备企业、32家品牌终端应用企业、1家知识产权运作企业、1家行业协会和2家社会资本企业,形成了涵盖国内纺织纤维完整产业链的“最强创新协同平台”,给予博士从研发到应用的全方位平台支持、场景应用,并配备企业导师、行业专家、高校教授,为产学研一体化装上了强大“加速器”。

吴波是创新中心首位进站博士,在站期间开展FDY和POY国产环保界面处理剂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突破行业发展关键技术壁垒,并在股东联盟单位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仅在2021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以前在学校做研究我们关注的只是论文怎么通过,但现在,我们会主动从客户角度、市场角度开展科研攻关,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产业化。”在站博士袁如超说,“现在,我不仅拥有学校里的科研导师,还拥有产业端的企业导师,共同推进我的项目落地。”在袁如超看来,博士后工作站的协同创新平台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最强支持。

数字显示,截至去年底,盛泽镇累计获评中博基金项目21个,江苏省“双创博士”8人,专利授权162件。吴江区目前共拥有省级及以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67家,覆盖吴江工业互联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纺织、光电通信、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链。从盛泽镇到吴江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平台。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领先优势,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突破口,既推动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又激发了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博士后人才链,通过人才链带动企业创新链。这一高质量发展理念是吴江高新区(盛泽镇)坐拥千亿产业背后的人才密码。”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燕说。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