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职称新闻 >

着力构建高校立体化就业育人服务体系

来源: 发布时间:2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抓好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任务艰巨。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促进大学生群体积极就业、稳定就业,事关亿万家庭幸福生活,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构建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化就业育人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就业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对于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全员参与 打好就业育人组合拳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关联因素多、影响面广的系统性工作,光靠教师或者学校单一层面发力,很难有实质成效,需要全员参与、多方联动,紧紧抓住校园、社会、家庭“三个场域”。

抓牢校园教育场域。高校既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就业指导第一责任主体,也是联系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桥梁纽带。一方面,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生实际需求,详细了解关于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实习试岗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快速跟进、精准施策,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合作,通过稳定高效的校企联动机制,充分摸清用人单位用工的真实需求,为大学生求职就业扫除阻碍。同时,还要保持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充分引导家长在子女就业指导中发挥关键作用。

抓实社会教育场域。社会作为大学生毕业的接纳方,理应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一方面,积极主动“走出去”。企事业单位需要深度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就业指导活动,分别围绕自身所需的人才类型、岗位特点等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参与人才培养、开展职业培训、提供精准指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提前熟悉职场要求。另一方面,热情邀请“引进来”。将就业指导课程搬进企业,以现场的真实情境讲述岗位实践,培养大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抓好家庭教育场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不能以家长的意志代替子女的愿望,把所谓的稳定、收入高、“光宗耀祖”的要求强加给子女。一方面,父母应该结合子女的实际情况与个人理想,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建议。另一方面,积极借助家校联动的沟通平台,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帮助子女纾困解难、释放就业压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全程跟进 实现就业育人广覆盖

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充分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在时间、内容和方式上系统谋划、科学引导,把就业育人工作贯穿始终,做到有机衔接、前后贯通、全程跟进。

在时间安排上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仅仅局限于大学四年级,而是需要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根据学生不同年级阶段心理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具体而言,在大一阶段开始职业启蒙,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理念;在大二、大三阶段进行职业素质培育,夯实职业知识基础,提升职业基础素质;在大四阶段强化职业规划调整与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在内容体系上涵盖职业、学业、择业和创业各领域。就业指导内容不能只停留在择业领域,需要把职业、学业、择业、创业四个方面的规划指导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通过职业规划指导进行启蒙,使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及不足有清醒认识,确立职业奋斗目标。通过学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业进行提前谋划,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及社会发展需求,做出切合实际的职业选择。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基础知识、方式途径等指导,提升创业成功率。

在实施方式上注重体系化与专业化紧密配合。落实“全程化”就业指导,需要体系化保障与专业化支撑。一方面,构建完善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压实高校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的责任,将就业质量纳入高校就业评价体系,避免重数量轻质量,简单追求初次就业率。另一方面,打造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定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专业化进修培训、开展相关科研课题的专项研究,并在科研经费、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全面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全方位培育 把握就业育人着力点

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需要全方位把握就业育人着力点,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淀扎实的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实践本领。

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抓好这一时期十分重要。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以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运用红色文化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引导大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滋养。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大国工匠”事迹巡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崇德向善、追求卓越,让修品德、守公德、扬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站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就业者需要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在职场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全面分析、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因此,学校需要通过正向激励和刚性约束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营造崇尚知识、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帮助他们养成孜孜以求、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打牢专业知识功底,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就业之路蓄力添能。

锤炼过硬的实践能力。有了知识并不等于具备了能力。知识只是能力的重要基础。只有亲身参与多层级的社会实践,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积极举办辩论赛、征文与演讲、校园歌手等社团活动,帮助大学生快速提升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出台相关奖励性政策,比如提供补贴支持、岗位推荐等,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磨炼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

(作者为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