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县市区动态 >

富平县“四强化一托底”筑牢就业帮扶民生“底

来源: 发布时间:2 【字体:

今年以来,富平县人社局把就业帮扶作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通过“四强化一托底”,持之以恒抓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不断巩固就业帮扶成果,确保脱贫人口稳就业有收入不返贫。

强化脱贫劳动力动态监测与帮扶。积极发挥镇级劳动保障协理员和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作用,选优配强了33名镇(街道)劳动保障协理员和268名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实现了镇村劳动保障人员全覆盖。依托脱贫人口就业台账系统,实行双色预警和优先帮扶机制,做好脱贫劳动力入户调查,实时掌握每一名脱贫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培训需求,重点关注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状况,建立易地搬迁脱贫户“零就业”清单,对就业质量不高、收入低的脱贫劳动力,开展“一对一”精准到户帮扶,通过推送岗位、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途径,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并动态更新就业台账系统信息,做到数据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确保脱贫劳动力有岗位、有就业、有收入。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6458人,其中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1230人,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强化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先后举办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招聘活动5场,为全县脱贫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就业岗位需求;吸引鼓励本地的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为有集中外出务工需求的提供便利出行服务,组织“点对点”输送外出务工劳动力150人,苏陕劳务协作转移脱贫劳动力就业112人;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18人9万元,落实县外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补贴,发放转移就业交通补贴3517人82.31万元,确保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强化就业载体带贫益贫效能。积极发挥社区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的带贫益贫作用,对县域内带贫益贫效应明显的企业进行摸排,优中选优,累计创建8家社区工厂和6家就业帮扶基地,吸纳就业劳动力49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7人。同时,加强对企业带贫效益监督,指导企业与脱贫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督促社区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开展规范达标提升行动,明确场外有标示、场内有制度、管理有台帐、创建有内涵、示范有标杆、带贫有成效的“六有”标准,实现规范管理;落实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补贴、一次性岗位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引导企业优先留用脱贫劳动力,让脱贫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强化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技能培训与主导产业相结合、与脱贫劳动力培训意愿相结合、与企业用工需求相结合,重点以种养殖实用技术、养老护理、家政服务为主,对有培训意愿的脱贫劳动力按需分类、精准培训,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做到应培尽培,培用结合。全面摸排脱贫人口培训需求,精准建立培训需求台账,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对已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开展以工代训,提升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本领,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目前已组织开展线下就业技能培训6期40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1人。

用好公益岗位托底政策。坚持开发与严管并重,一手抓监督管理,一手抓岗位开发,对全县各部门公岗开发进行共享,推行“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做到人岗匹配,并建立公益岗位实名制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县通过公益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1394人,其中特设公岗280人,城镇公岗18人,公益专岗333人,镇村保洁员及护林员等政府安置公益岗位763人。同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开发536个临时特设公益性岗位,优先通过公益岗位托底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稳定家庭收入”的脱贫劳动力就业,真正实现“务农、务工、顾家”三不误。(文/王星辰)

【打印正文】